近几年来,原料过期、添加剂超标、病死家禽使用等问题,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。与此同时,针对食品安全问题,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以改进,如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》(国发[2012]20号)中要求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,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配备专、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,并建立健全严格进货查验、出厂检验等制度。
对规模以上生产企业,要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,明确主管人员;所以,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政府部门都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,这也促使净菜加工业企业完善管理制度,加强内部管理,保障食品安全。
(1)产品形式日益多样化
“半成品菜”以方便、健康的菜品定位,决定了其目标消费人群整体较为年轻。现代化餐饮形式多样,年轻消费者热衷于新兴的热门菜肴,这就促使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把握消费者的口味偏好,及时研发和推出迎合年轻人的产品。另外,该行业长期以来以中国传统菜系为主,近年来一些企业随消费群体偏好的改变,逐步推出了近几年流行的西餐类、油炸类、火锅类等食品。
(2)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能力,扩大企业辐射范围
制成品行业下游客户比较分散,且产品订货数量多、品种多,产品配送具有单一客户规模小、配送频繁、客户分散、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。由于保存的需要,蔬菜半成品的运输、配送需要低温环境,需要的仓储物流系统和冷链运输技术支持。当前,行业内企业生产基地较多,仓储物流和冷链运输能力决定了产品的销售区域,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辐射范围。
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,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,一些物流企业开始进入生鲜物流领域,直接推动了我国冷链运输产业的发展。以物流企业为带动,低温保鲜技术、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、信息化物流配送等技术进一步发展,上述技术的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。该行业还得益于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,组建自有冷链运输队伍,采购信息化物流系统的成本大幅度降低。通过的物流配送系统,菜半成品企业可以扩大配送范围,提高产品配送效率,保障食品安全,扩大市场覆盖面,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。
(3)企业运作更加依赖信息化
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饮食需求,企业半成品菜需准备几十甚至上百种菜类供消费者选择。菜谱的不断增加,导致了采购、生产、运输等环节管理难度的增加。由于不同菜系所用的原料、原料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,采购部门需要根据生产计划,购买不同品种、准确准确的原料;生产部门要建立柔性化生产线针对不同菜品的配比关系,并对不同菜品进行合理的配比。采用信息化管理,可对原材料实行原材料追溯管理,深入参与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各个环节,实现食品半成品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,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。